电陶炉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电陶炉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三晋工匠2018年度人物-【新闻】

发布时间:2021-04-06 03:58:01 阅读: 来源:电陶炉厂家

周建民:追求极致,练就“金牌钳工”神奇之手

人物小传:作为山西省第一个国家级技能大师,淮海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高级技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周建民在工具钳工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坚守36年,始终秉承一名工匠人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态度,15000余件的微米级专用量规没有出现一件质量事故,成为山西省荣获“中国质量奖个人提名奖”的第一人。

主要事迹:36年来,周建民共完成了15000余项专用量规生产制造任务,进行小改小革,工艺创新项目1100余项,累计为公司创造价值3100余万元。他完善、发展了几代兵工人在专用量规制造中的工作经验,归纳、总结出了“三要诀加工法”“冷热配合法”“基准转换法”等多种生产中的绝技绝活,产生了山西省国防系统第一个以职工个人名字命名的“周建民操作法”。

36年来,周建民指导培训职工3000余名,培养出包括高级技师、工程师、全国技术能手等在内的20余名高技能徒弟。36年来,他用自己特有的工匠人的担当,组织他的团队破解着位置量规、无人机内外轴、中国现代第一枪等这些工厂、国家、乃至世界级的机械制造难题。

薛金良:妙手技师,纤毫之间一举定乾坤

人物小传:薛金良,中车永济电机有限公司工模具分厂模具钳工,中国中车集团公司首席技能专家,他沉浸模具制造19年,凭借精湛的技艺,先后获得公司、省、国家技能大赛的冠军,是峰杰、金良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带头人之一。

主要事迹:模具钳工作业,必先从基本功练起。工作中,薛金良不放过任何一个练习的机会,在别人喝茶、休息的工作间隙,薛金良拿起锉刀在一边默默地练习,他认真阅读专业书籍,问师傅、问同事。像一块海绵,抓紧一切时间、一切机会,学习再学习,练习再练习。2014年,他的《分离模定位轴改进》获得山西省十大优秀操作法;2015年,两项革新项目分别获得山西省企业职工“五小”竞赛成果一等奖与三等奖;2017年,一项成果获得山西省企业职工“五小”竞赛成果一等奖与三等奖;2018年,一项成果获得山西省企业职工“五小”竞赛成果二等奖。作为“峰杰、金良劳模创新工作室”掌门人之一,薛金良乐于传道授业,通过利用“导师带徒”“一周一题”、专题讲座等多种途径,将自己在生产中的经历、经验对青年工人们倾囊相授。

韩利萍:毫厘必争,书写中国航天山西骄傲

人物小传:韩利萍是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首席技能专家,山西航天清华装备有限责任公司二分厂数控铣工。她27年如一日,从一名普通女工成长为精通数控工艺、编程及操作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先后出色完成“神舟飞船”“绕月探测工程”“长五、长七”以及国家重点型号科研生产任务。是工厂火箭发射平台乃至型号产品大部分关键零部件加工的首席人选。

主要事迹:近两年来,先后完成500多个品种、60多个令号生产任务,产品一次交验合格率达100%。她精通多种数控系统编程操作以及辅助制造软件编程技术;她擅于创新,推动了企业数控加工能力的持续提升。开发应用西门子模块化编程和系统变量编程功能,使得复杂规则曲面的加工程序编程效率提升5倍还多;攻克“长五、长七”发射平台阀体类零件生产技术难题,一次交验合格率达100%,总结形成薄壁类零件余量逼近法、异型曲面特征定位法、特种材料高效铣削法等特色操作法,有效解决了制约科研生产的瓶颈难题。多年来,她的创新成果达到300余项,创造价值累计达到2000多万元。关键零件相继用在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射平台上。

贾向东:敬业钻研,闪耀焊花点亮美丽人生

人物小传:贾向东,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山西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职工。他凭着对焊接技术的热爱和高度的敬业精神,勤学苦练,刻苦钻研技术,从一名普通的农民工,一步一步成长成为一名技术过硬的高压焊工、焊接高级技师、焊接专家,成长为生产技能专家、全国技术能手、全国劳动模范。

主要事迹:从第一次拿起焊枪的那一刻起,贾向东的命运就和焊工——这个普通而平凡的工作紧紧连在了一起,他先后参加了多座电厂的建设工作和检修工作,累计完成高压焊口5万余道,合格率达100%,被业主誉为“信得过焊工”“免检焊工”,获山西省第二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第一名,获全国第三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第二名。2017年,中国能建在所属企业给贾向东进行了工作调动,担任中国能建山西院工程承包分公司市场开发和项目管理职位,贾向东很快投入到总承包项目管理、市场开发等知识的学习中,广泛拓展与企业转型发展相关的理论知识,与工作实际充分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作为新时代的产业工人,听党话跟党走,立足岗位、兢兢业业、努力工作是他一刻都不曾忘记的初心。

梁中秀:非遗传承,漆“雕”灵动艺术作品

人物小传:梁中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国家级传承人。多年来,矢志不渝地致力于漆艺事业,并不断攀上新的高峰。他笔下的漆艺作品,沉雄浪漫、丰润华滋,给人一种壮美的艺术感染力。

主要事迹:梁中秀自幼痴迷绘画,1972年参加工作,跟随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薛生金学习漆艺,后成为以现代美学理论指导传统民间艺术创作的倡导者和率先实践者。他借鉴油画、国画、版画、水粉画、水彩画的表现手法,并把个人感悟融入艺术创作,进一步丰富了漆器艺术的表现力,逐渐形成了厚重与磅礴。他的代表作品《山西风光》,采用平面展开、大线贯穿手法,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有机结合,用平遥堆古罩漆工艺,作品达到气势贯穿、金碧辉煌的美感,体现了山西的一方水土,受到专家好评,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近几年来,他的漆艺作品保留平遥漆艺的基因和地域文化内涵,创作构图上采用装饰形式,把各个景物有机和谐地联系起来,统一在画面中达到气韵流动的艺术效果,突破了传统的构图形式,在全国是独立存在的漆器工艺,有着山西的地域特色,多次在全国获奖。

牛国栋:技术报国,助力山西制造迈向高端

人物小传:牛国栋,太钢不锈冷轧厂班 长 ,从1999年开始一直从事轧钢专业,连续两年荣获“冷轧钢工技术比武状元”,有3项发明专利、3项个人先进操作法。个人绝活有“头尾零公差操作”“轧制中控制悠卷断带”“宽幅BA板质量控制”。

主要事迹:牛国栋立志要做技术报国的时代新人,总结出“头尾零公差控制”操作法,同样在解决质量控制难题——轧制擦划伤的过程中,牛国栋和他的团队编制了作业指导书,推动岗位职工形成严格标准化操作的氛围。牛国栋第一个成功实现总变形量达到83.3%的马氏体钢钢种的轧制。第一个在轧制铁路客车用不锈钢的过程中,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实现了三个轧程减少到了两个轧程。第一个在生产中创造性地提出了“悠卷”是造成轧机断带的主要原因之一。第一个对“悠卷”概念进行了定义,制订了控制措施。

牛国栋认为,只有学习才能获得知识。他不仅要求自己成为一专多能的技能型人才,还带动其他职工共同进步,他所带班组也先后荣获了“全国学习型标兵班组”“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等荣誉称号。

樊志勤:苦练内功,为山西装备制造添砖加瓦

人物小传:凭着20多年的工作经验,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太原重工理化中心焊接技术培训室职工樊志勤集焊接试验、研究和操作技能于一身,对企业各种产品的焊接生产、大型铸锻件修复方面有一定的绝招。先后修复酒泉发射塔架、核电站吊具、各类挤压机缸体、柱塞等产品,累计为公司挽回经济损失数亿元。

主要事迹:樊志勤参加工作以来,从电焊工干起,从事过钢结构焊、压力容器焊等,逐步成长为技能教师、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

他带领团队研制的《衬套》技术革新项目,连接强度、质量和工艺方法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成本降低56%,每年节约成本1300余万元。发明的《不锈钢复合板的焊接方法》满足了不锈钢复合焊管的制造条件,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发表的《超厚壁缸体对接焊新工艺技术》《CO2气体保护焊插入式管板垂直(水平)固定焊》等创新工艺法在省、市“五小”竞赛中获奖。他发挥创新工作室平台的作用,在技术攻关和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形成团队优势,工作室完成科研技术攻关100项,解决生产难题上百项。

艾敏:执着坚守,用创新铸就职业传奇

人物小传:艾敏,山西航天清华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加工中心操作工。他参与的国家重点型号科技攻关工作,有12项成果获得发明专利,5项获得省部级技术创新奖,1项获得全国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奖。

主要事迹:艾敏注重在生产实践中提升能力,积极开展形状复杂薄壁零件多轴联动数控加工等多项关键技术创新攻关活动,有力推进了数字化制造的发展,在圆满完成以阅兵保障产品为代表的国家重点型号和以我国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为代表的宇航产品的研制生产中作出了突出贡献。一次,艾敏所在班组接到某型号产品关键部件批生产加工任务,他通过大量的数据验证、反复实践,终于找到了突破口,提出契合装夹高速分层切削滚压成形等综合解决方案,有效解决难以精确加工的难题,直接为公司创造经济效益2100余万元。

艾敏提炼出的“插装阀成型孔加工法”等18项操作法,为公司进行大型箱体、阀体、筒体类等复杂焊接结构件加工提供了技术操作规范,其中,12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并填补了国内同行业机械加工的空白。

张峰杰:精益求精,打造中国高铁“心肌”

人物小传:张峰杰,中车永济电机有限公司职工,全国首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钳工第一名,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带头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近年来,共主持完成技术创新30余项,课题攻关20余项,三改进成果13项,发明专利2项,发表论文1篇。

主要事迹:参加工作26年来,张峰杰共完成工装模具已超过3000项套,产品合格率达到999‰。在分厂生产中,经常配合工程技术人员一起解决各种疑难问题。2006年在工厂技术引进工作中,在代表当今世界最先进技术的电机冲片复冲模具的加工过程中,他跟踪服务每一道工序,积极参与组装,直到模具顺利完成。2006年至今共完成新产品工装会签5000余项,新产品模具加工工艺编制481项,工装加工工艺编制10000多项,处理业务联系书1000余项,完善工装模具加工工艺600余项。他先后圆满完成10余项技术攻关,为永济电机公司适应市场快速发展和高性能产品的要求作出了突出贡献。近年来,共带徒15人,其中,5人取得高级技师资格,6人取得技师资格。培养出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钳工第一名。

杨兴隆:专注创新,精心雕琢铁质“艺术品”

人物小传:杨兴隆,淮海集团数控铣工。在承担多项国家重点产品的研制生产中,多次临危受命攻克制约工程研制的技术难关,工艺创新100余项,创经济效益800余万元。为我省的国防事业和企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主要事迹:作为技能带头人,20余年来,杨兴隆为了保证科研试制任务能够按节点进度完成,始终把压力当作动力,满怀激情地工作,成功加工封闭式叶片、人工心脏泵叶轮、鱼雷螺旋桨、电磁枪等形状复杂、精度要求极高的零件,良品率100%,为公司在许多领域打开了市场。

杨兴隆始终把“创新地去工作”作为自己努力的方向和目标,近年来,不断更新换代的先进设备功能利用给数控技能人员带来了极大的困惑。杨兴隆通过不断的钻研探索,总结出一套“多轴数控机床软操作法”在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三届创新大赛中被评为“特色操作法”,解决了长期以来的挡手难题。公司九轴五联动车铣复合加工中心因没有与设备配套的CAM后置处理,一直处于停用状态,杨兴隆用多轴操作法编写了处理软件,节省软件购置费29万元。

本版图文由“三晋工匠”年度人物发布活动组委会提供

商薯19

基坑临边护栏

高温老化箱厂家

微型旋耕机

压榨脱水机